欢迎光临中国莲藕网!
注册 登录

云南:“红河模式”守护深港菜篮子

   日期:2025-04-14     浏览:520    评论:0    
核心提示:晚上9点,货车司机李维贵和他的搭档满载着一车新鲜蔬菜从云南泸西出发,整整24个小时,人歇车不歇。第二天晚上9点,他们顺利到达了深圳市海吉星市场。据统计,深圳市民每天蔬菜消费量将近8000吨,其中一部分蔬菜就来自云南泸西。2013年开始,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在云南泸西县创建了产地农批市场和农产品基地。到2017年底,总共流转土地1.2万亩,带动周边1.6万亩,解决了1.6万人就业。该项目计划投

  晚上9点,货车司机李维贵和他的搭档满载着一车新鲜蔬菜从云南泸西出发,整整24个小时,人歇车不歇。第二天晚上9点,他们顺利到达了深圳市海吉星市场。

  据统计,深圳市民每天蔬菜消费量将近8000吨,其中一部分蔬菜就来自云南泸西。2013年开始,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在云南泸西县创建了产地农批市场和农产品基地。到2017年底,总共流转土地1.2万亩,带动周边1.6万亩,解决了1.6万人就业。该项目计划投资8亿多元,目前已完成3.3亿多元投资。

  泸西县农业局副局长段海平说:“这为我们当地的农业产业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创新,农民从土地流转当中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和务工收入,就是精准扶贫。”这就是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农)下属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菜公司)创造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河模式”。

  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河模式”

  “用红河的‘菜园子’保深圳的‘菜篮子’,既保障深港两地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也为农产品公司布局全国各地综合批发市场的以蔬菜、水果为主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种植与供应搭建了一个充裕广阔的流通平台。”果菜公司董事长余更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从源头上保障了深港两地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云南天露高原果蔬有限公司是果菜公司下属参股企业,成立于2013年5月8日,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2014年10月将注册资本按比例增资到3000万元,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包装、销售、技术咨询服务和进出口于一体的极具规模特色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合资企业。

  天露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长田说,蔬菜是必需品,消费者对蔬菜要求高。如果单纯依靠单户农民种植,满足不了整个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不符合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而果菜公司有几十年经验,也有一个很大的销售市场网络做支撑。

  天露公司以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龙头,以滇东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依托,以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在泸西县打造并形成了集蔬菜生产基地管理,蔬菜生产、加工,冷藏储存、包装保鲜;农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农业投入品和辅助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高原农作物优良种子的推广和销售,生产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产地+市场+工厂+物流+服务”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信息平台、流通平台和农产品进出口平台。

  在泸西境内土壤、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有保障的区域,天露公司进行了整合资源以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以建设“农业园”并实行“七统一”(土地流转、蔬菜标准、采配农资、包装规格、蔬菜品牌、配送运输、集中竞价交易等七个统一)的模式分批建设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种植基地。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蔡颖介绍,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以绿色交易和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优质、无公害及绿色食品为目标,建立了食品安全数据库,构筑坚实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

  将基地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

  “我认为可以把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当地的扶贫工作作一个充分的结合。”蔡颖介绍,在流转的2.8万亩中,有1.2万亩土地是发动当地农户种植蔬菜,有1.6万户农民参与了这项工作,收入大大提高。

  65岁的王文兴是土生土长的泸西人,因为身体不好,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以前全家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里的几亩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一年收入不到一万元,每亩地收入不足2000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工几乎没有任何收益。

  一直到2013年8月,天露公司准备在泸西县流转5万亩土地建蔬菜基地,并找到王文兴要承包他家的土地搞规范化种植,每亩愿意出1400元的租金。然而王文兴担心承诺的租金不能兑现而不愿意出让土地。后来经过天露公司工作人员反复做工作,王文兴终于答应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他们。如今,除了土地租金,王文兴还在基地帮忙拔葱,“每天一出工就能拿到五六十块钱,生活好起来了” 。

  天露公司副董事长赵家清告诉记者,农民不仅拿租金和工钱,还跟着他们学习技术和经营方法。一些原来的贫困户如今成为了种植大户。

  杨石平今年44岁,从来没有出门打工,农产基地建立起来后,他把自家的几亩地以合作形式交给天露公司统一管理。后来他也从天露公司租地来种,“现在科学种地,一亩地两个人,可以收到1万多元”。

  杨绕七早年在广东汕头打工,当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听说家乡要搞农业产业基地后,第一时间赶回了老家。现在他帮助一个种植户管理蔬菜,负责施肥、播种、打药,每个月可以挣到四五千元。工作强度比在工厂时要小,时间要短,收入反而高。

  “种这个田,又自由又好整,一年时间收入就翻番了。大家都好过了。以前借钱,几百块钱都借不到,现在哪家都有钱了。”在杨绕七的劝说下,妻子也回来在家种菜,收入超过在广东的两个儿子。他还打算把孩子也劝说回乡,“一起种菜”。

  不仅是泸西本地的农户,深农下属的四十多家市场的很多大经营户也陆续赶到泸西种植蔬菜。目前他们已经租了8000多亩基地。

  2013年,泸西县绝对贫困人口是51442人,贫困村30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2017年泸西县共减少贫困人口3.2万人以上,流转土地给天露公司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基地+市场”:引领行业的经营模式

  “我们做的是‘基地+市场’的双轮保障模式,把基地控制好,然后就可以把优质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深圳的市场,再到全国的市场。”蔡颖说。

  项目提供“基地+市场”的一站式服务及增值服务,产品从产地直销全国各地商超,形成无任何中间环节的产销对接,缩短蔬菜运输时间,减少流通损耗,提高产品质量,而辅以产地市场的规模采购无疑将大幅度降低成本、降低菜价,带来无可比拟的市场竞争优势,并有望解决从批发到零售“最后一公里菜价翻番”难题,为探索解决农产品生产无计划、销售困难及无序竞争的现象进行有效的尝试。

  “果蔬生产农户(合作社)、农村产地批发市场、城市销地批发市场、果蔬消费用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销售商可通过‘市场’直接与基地对接,实现产销无缝连接,货源前移、果蔬加工包装前移,更好控制货源的质量安全,减少中间交易流通环节,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余更荣说。

  目前,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完成土地归并1.2万亩,涉及4个乡镇13个村委会,共1.6万农户,带动外地及当地种植大户发展蔬菜种植面积约1.6万亩,合计面积约2.8万亩。泸西基地蔬菜种植30余品种,其中红葱、四季葱实际种植面积约2万亩,已成为有一定市场话语权的高原特色红葱、四季葱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深圳、广州、成都、上海等大中城市。

  2015年,由果菜公司投资建设的滇东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开业,吸引了泸西县周边县市的果蔬到滇东市场进行加工、交易、配送。目前,每天有近1000吨(最大日交易量2000吨)当地优质果蔬完成交易,每天供深蔬菜量达300余吨,年供深蔬菜12万余吨。

  2016年9月,在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果菜公司凭借全国独创的“红河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国参选的500多家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成为全国参选唯一获奖的农业企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