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白雪皑皑,当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时候,刘巍的蓝莓大棚里却是一派春意盎然、花开蜂忙的景象。
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蓝莓树苗有的花开得正旺,有的已经结出了诱人的果实,一排排、一簇簇很是惹人喜欢。刘巍告诉记者:“裸地蓝莓要7月份才能上市,而我们暖棚里的蓝莓4月份就能上市,目前在辽北地区还算头一份。”
提起经营蓝莓走过的路,用刘巍的话说也算得上“一波三折”了。2011年,退休在家的刘巍接触到了蓝莓产业。“当年,咱们林丰乡的蓝莓已经形成了规模,我不愿意在家闲着,就想着销售蓝莓找点事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2012年初涉行业的刘巍竟然卖出了几千斤蓝莓,虽然没赚到钱,反而损失了几千元,但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她渐渐打开了销售市场,并在参加交流会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合作伙伴。2013年,一笔来自安徽的大订单让刘巍喜出望外,并亲自到实地进行了考察。让她没想到的是,尽管自己慎之又慎,可货发走之后,5万元的货款却还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赔了钱,心里也难受,但过日子还得往前看不是吗!当时,我有了销售渠道,与其帮别人卖货,不如自己种植,自己卖。”有了这个想法,刘巍多次到大连大学蓝莓研究所,与所长深入交流,学习种植技术、寻求理论指导。
2014年刘巍注册了铁岭佳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做起了培育反季蓝莓、销售新鲜水果的生意。蓝莓的品种多达数百种,想找到口感好、品相佳又适合反季生长的品种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刘巍说:“我从2013年开始做试验,先后种过20多个品种,经过反复对比、不断淘汰,一直到2016年才确定了现在的这个品种。”为了让蓝莓长得更好,刘巍特意从外地引进更适合蓝莓生长的土壤,购买进口的荷兰雄蜂为蓝莓授粉,大棚的数量也从当年的1个,发展到17个。
“现在我有8个暖棚、9个冷棚。暖棚蓝莓4月份就能上市,冷棚我们也准备选择特殊品种蓝莓种植,争取在8月末前后上市,都与裸地蓝莓的上市时间错开,这样我们的利润就更可观了。”说到这里,刘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裸地蓝莓价格高时一斤能卖15元左右,而我的反季蓝莓一斤能卖到100元左右。一个大棚平均产量能达到1000斤,这样算下来,我每个大棚的收入,都要比种植裸地蓝莓多7、8万元。”眼看第一茬蓝莓就要上市,刘巍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我现在种植蓝莓还处于试验阶段,如果生意确实好,我就把技术推广出去,一方面能带动咱们的父老乡亲致富,另一方面也能为咱家乡农业发展贡献点力量。”刘巍这样说。